微视频拍摄中的镜头语言三要素

发布时间:2020-03-23 14:27 作者:蓝调传媒行政办
  镜头语言作为观者的眼睛,引导着观者在影像画面中用设计者策划与制作的方式去观看和理解,以达到最后对创作者观点的认同,微视频作品以此来快速、完整、准确地传递讯息。微视频中的镜头语言要让观众沉浸影像之中,还需要通过景别、视点、镜头状态来控制微视频影像中的空间距离、状态表现等关系。
 
微视频拍摄中的镜头语言三要素
(图文无关)
  一、镜头状态
 
  在微视频拍摄中,固定镜头是组成微视频作品的中坚力量。固定镜头的拍摄同样与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和视觉心理感受有关。固定镜头画面的特点是画框不动,与运动镜头画面相比,摄像机没有推拉摇移变焦等动作。固定镜头画面的景别、拍摄角度、透视关系等基本不变,画面中景物范围大小始终不变。固定镜头画面视点稳定,合乎观者观看微视频习惯。基于这种特性,较长时间的固定镜头表现也会导致微视频的影像节奏呆板缓慢。如果想要场景也有变化,就要运用动态镜头。动态镜头是由运动摄影构成的。运动摄影是影像作品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,它用摄像机的移动而连续不断地拍摄画面,它可以扩展观者的视野,增强画面的动感,丰富影像画面的造型形式,有助于描绘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过程,增强影像的逼真性,有利于表现拍摄对象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。运动摄影有推、拉、摇、移、升、降、跟、晃动等不同的表达形式。摄像机不同的运动形式,就会产生不同的镜头画面和艺术效果。
 
  二、视点
 
  视点是观者被设计者给予的观看状态。设计者通过位置角度与范围等属性赋予观者某种特定的情绪与观点,使得影像讯息从传递的那一刻就具有明确的指向性,也使观众很自然地站在与设计制作者相同的立场,最终对微视频作品表达的信息产生共鸣。微视频在拍摄角度上分为:平视、仰视、俯视。其中,平视是摄像机从人眼的高度进行取景,视点与对象处于平等的关系。这种角度与人的一般观看方式相同,具有较强的纪实性,但画面表现力较弱,构图形式上容易呆板缺乏张力,一般不产生强烈的戏剧化的效果,多用于常规景介绍。仰视,制作者将摄影机低于拍摄对象的视角。其影像效果变形较大,但能增加对象的高度、优势感,加强画面的垂直感,常用于表现崇高威严的形象。俯视,制作者将摄像机高于被拍摄对象的拍摄视角。拍摄视角与仰视相反,俯视将对象变得渺小低微,产生贬低或漠视对象的心理感受。
 
  三、景别
 
  景别是画面中主体对象被拍摄范围,由包含在画面景框内的主题素材容量来界定的,根据被拍摄主体在镜头中所占的面积范围做出的一种划分。在微视频作品中,一个镜头组内常包含有多种景别,设计制作者需要根据微视频作品的具体场景来设想构思,同时,也要根据具体场面拍摄来做决定。景别是构成微视频和设计制作者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,在我国,根据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不同可分为:大特写、特写、近景、中景、全景、远景、大远景。这些不同的景别在微视频影像信息容量、影像视觉功能,以及影像表达的情感程度方面都会有所不同。

       转载自:《大观》——微视频设计与制作的语言要素探析
     
       作者:袁全